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美團招股書:無邊界只是表象,技術驅動纔是核心




文章摘要: 美團點評與京東當年碰到的情況類似外界猜測美團點評上市的估值會定在600億美元檔位上


原標題:美團招股書:無邊界只是表象,技術驅動纔是核心



王興這位網際網路新生代中的「悍將」終於迎來了IPO的關鍵時刻。6月25日,國內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美團點評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並披露了詳細的經營資料。雖然當下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排隊上市,小米、映客、花椒等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上市工作,但相比的話,美團點評創造了年度最大募資規模的紀錄,一時間輿論譁然,各種聲音紛至沓來。


美團點評作為一路走來行業裡最受「關注」的企業,隨著IPO開閘,輿論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估值和虧損的業績數字上。話說,最近正籌備上市的小米、映客等網際網路企業,特別是流血上市的優信二手車,均碰到了同樣的遭遇。其實,這種凡碰到IPO,都把「估值高了」和「還在持續虧損」掛在嘴邊的說辭,本身就是一種病,反而忽視了企業背後更有價值的資訊。



虧損大幅縮窄,長期佈局和邊界擴張比短期盈利重要


先來看一下美團點評提交的招股書資料。美團點評2015年到2017年的營收數字分別是40億元、130億元和339億元。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所帶來的「非經營性虧損」等影響後,美團點評經調整虧損淨額從2015年的59億元下跌至2016年的54億元,2017年跌至28.5億元,三年內虧損減半。


其實,虧損上市這碼事很正常,劉強東的京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京東一抹黑地扎進自建物流倉儲系統的投入「黑洞」裡,持續虧損了很多年,外界甚至給出了「京東根本無法盈利」的預判。但一意孤行的劉強東卻說,對於一家有遠見的企業,提早的盈利是可恥的,因為過早盈利會束縛你的手腳,讓你在疆域上無法展開大動作,結果最後喪失了機會和發展空間。


美團點評與京東當年碰到的情況類似。這幾年,美團點評的擴張速度和品類跨界的力度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外界一直傳出「資金可能會拖後腿」的干擾資訊,但美團點評在穩固了餐飲、美業、婚慶等團購綜合業務後,快速切入了餐飲外賣、酒店旅遊板塊,甚至通過收購摩拜、介入打車業務,硬生生地幹出來了後來居上的市場地位,外賣和酒旅加起來已經遠遠超過了收入的半壁江山。


當然,近乎瘋狂的擴張舉措換來了收入上的爆發式增長,招股書披露的營收資料增速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了這一點,從2015年到2017年,美團點評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23%和161%。因為鎖定在大眾、高頻交易領域,擴張讓美團點評的交易筆數同步大幅增長,2017年平臺總交易筆數超過58億筆,人均年交易筆數從2015年的10.4筆上升到2016年的12.9筆,2017年再度大幅增長到了18.8筆。


在網際網路行業各個賽道變得擁擠,使用者和流量增長紅利日漸疲態的情況下,美團點評能飈出這樣的速度,確實相當驚人。當然,長期佈局和邊界擴張並非是亂出牌,而是由王興的戰略構想和格局所決定的。簡單說,就是用短期利潤上的虧損來換取更大的空間和未來,而後的盈利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除了虧損外,另外一個討論比較多的數字是估值,外界猜測美團點評上市的估值會定在600億美元檔位上,但上一輪融資的估值是300億美元,整整翻了一倍。就此,有人拿正在衝刺上市的小米的估值來對比,認為美團點評偏高了。說實話,估值這個東西,既取決於商業模式和財務資料,同時又與大的籌資環境、資金面的充裕度情況相關,所以矯情於估值數字,完全沒必要。


相較虧損、估值這些表面上的資料,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一家企業的業務佈局和商業邏輯,以及驅動企業成長的「核心」。


剝繭抽絲,技術纔是美團點評的最大驅動力


任何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身上,都有著濃厚的獨特基因,比如阿里的文化和價值觀,騰訊的產品優勢、內部賽馬規則和開放策略。那麼,提及美團點評和創始人王興,很容易被想到的標籤就是線下地推的鐵軍和強悍的執行力。



這一點在美團點評切入餐飲外賣和酒店旅遊兩塊新業務上都有鮮明的體現,兩者都是姍姍來遲,卻成了領導者。餐飲外賣板塊,2018年單日交易筆數超過了2100萬,幾乎是網際網路行業裡交易最高頻的生活服務;酒店旅遊上,2017年平臺預訂酒店間夜量為2.05億,單日最高達到了157萬的紀錄。


過於耀眼的數字很容易讓外界產生一個假象:地推和執行力是美團能夠打贏每一場戰役的關鍵。但其實如果剝繭抽絲,探究真正原因,美團點評之所以能摧枯拉朽,在外賣和酒旅業務上「反客為主」,並甩開同行很大距離,技術纔是隱形的護城河和驅動力。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剖析一下。


一是餐飲外賣的即時配送能力。相信每一個人經常能看到美團外賣小哥的身影,點一份外賣,30分鐘內就能送達,但沒有了人工智慧、大資料等前沿技術的護航,是無法實現的。資料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美團外賣日均活躍配送騎手數量約53.1萬人,2017年通過自有配送網路完成了約29億單配送。即時配送能力的強弱很考驗技術實力,這類似於滴滴的出行服務,一頭連線商家,一頭連線騎手,怎麼在最快的時間裏配送給消費者,技術發揮了很大作用。在AI技術的支援下,美團點評的智慧排程系統可以根據騎手的實時位置進行訂單的最優匹配,能在平均55.2毫秒內計算出97%的最優配送路徑,高峰期每小時執行約29億次的路徑規劃演算法。


此外,美團點評還使用AI技術開發了自動駕駛的配送車,已經申請了25項自動駕駛技術專利,解決了複雜實際應用場景的一系列難題,涉及到特定情景的車輛底盤、多感測器融合、高解析度地圖及基於AI的駕駛,每一項應用的技術門檻都相當高。


二是大資料技術的應用。衆所周知,大資料技術能夠發揮出作用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具有足夠豐富、高頻的場景和資料;二是足夠強大演算法的「大腦’。外面看到的可能是天文數字的交易數字和使用者訂單,但這些不是憑空產生和隨意匹配的,高度依賴於美團點評的海量資料和專有演算法。比如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上,可能百度、騰訊、阿里喊的口號更響亮,實際上美團點評在這方面也相當強,在自然語言處理、文字分析、語義匹配、影象識別等方面有多年積澱。而有了技術的保駕護航,美團點評才能每天輕鬆服務10億人次,普惠到每個人,幫助人們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三是研發人員和技術投入上。印象中,美團點評很少披露和高調炫耀技術實力,導致很多人產生了「不重視技術」的錯覺。這次在招股書中,我們卻看到,其在技術上的投入遠比想象的高很多。資料顯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美團點評分別產生了研發開支12億元、24億元及36億元;研發人員數量佔比方面,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團點評的研發人員為10343人,佔全體員工的比例超五分之一。


有時,技術的確是隱形的,是使用者難以感知到的,或者很容易被表面化的強悍市場擴張力所掩蓋,但仔細推敲,這纔是美團點評能夠持續打敗對手的殺手鐗。



用技術打破邊界連線人與服務,做生活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


王興是國內網際網路新生代中最具前瞻力的掌舵者,無論是「下半場理論」,還是關於「邊界」概念的探討,都在網際網路行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認可。於是,我們很自然地想知道,美團點評除了管人們的「吃喝拉撒」外,未來會是什麼?這裏,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美團點評乾的也是基礎設施的事兒,只不過聚焦在生活服務領域,本質上與阿里、京東在零售基礎設施,騰訊在社交基礎設施上的定位,沒有太大區別。


既然玩生活服務基礎設施,做消費和生活服務的聯結器,技術的戲碼會越來越重。如何用技術來打破邊界,連線人與服務,考量的是一家企業所能達到的高度。


談到構建生活服務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除了使用者端體驗升級和優化外,商家的數字化升級是生活服務進入下半場後的關鍵,只有商家和使用者兩端都完成了數字化、智慧化的升級,才能真正將效率提升到最高,運營成本降到最低,才能真正擔負起聯結器的角色。不管是營銷推廣系統、即時配送排程系統,還是涵蓋硬體軟體的訂位、電子選單、下單、排隊管理、支付、庫存、客戶關係管理等SAAS的ERP系統,未來,這是推動商家完成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標配工具。


而且,這些技術是傳統的ERP、CRM服務商所難以提供的,需要與交易平臺進行互聯互通和融為一體,恰恰,美團點評最有資格完成這一使命。


其實仔細想想,當前中國正推進的數字化經濟、供給側改革、工業4.0、智慧工廠等理念,與美團點評試圖用技術連線商家與消費者的想法是一脈相承的。網際網路最初拼的是使用者和流量、服務體驗,接下來競爭的規則會改變,技術在新商業基礎設施中的戲碼變得越來越大,會成為各家角力的重點。阿里、騰訊、百度等在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上的加碼,同樣表明了這一趨勢。


正如王興所言,我們希望在數字經濟的新階段,用科技連線人和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真正實現美團的使命:「讓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造福人民美好生活。他認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要從使用者需求驅動轉變到使用者需求和核心技術的雙輪驅動上來。這句話透露出一個明顯的訊號:美團點評上市只是起點,同時也是一次變軌的動作,預示著一個全新的開始。返回搜狐,檢視更多


責任編輯:





http://www.kubonews.com/2018063023371.html

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