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地面越硬(感光度越小)地面越軟(感光度越大)
要讓照片曝光正常,就是明暗關係準確的照片,必須快門、光圈、感光度這三個引數設定合理。快門控制光線通過的時間,快門的時長越長通過的光線越多,感光元件感受的訊號越強,照片越明亮。光圈控制每時段進入光線的多少,光圈越大通過的光線越多,感光元件感受的訊號越強,照片越明亮。感光度控制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感知靈敏度,感光度越高,感受同等光量的光線訊號越強,照片越明亮。
爲了更好的理解這三個引數,我們用水來比喻光線,水龍頭相當於快門,管徑的大小相當於光圈,感光元件看作是一塊地面,地面的軟硬程度相當於感光度大小,水龍頭開得越久,通過的水越多,地面的坑洞越深,光圈的口徑越多,通過的水流也就越大,地面覺得坑洞也越深,同時坑洞也會越大一點,同時地面的被浸蝕的深淺程度也與地面的軟硬程度有關,地面越硬(感光度越小),在接收到同等水流量的情況下,被浸蝕得也就越淺,地面越軟(感光度越大),被浸蝕得也就越深。
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懂,就算地面再硬,再小的水滴,經年累月的持續不斷,也是可以將地面浸蝕一個深坑的,也就是及時光線很微弱的情況下,我們將快門時長設定得夠長,讓感光元件持續接受光線,我們也是可以得到一張明亮的照片的。但是感光度並不是可以無限增大,感光度越大,隨之噪點也會增多。
不過這個水龍頭與地面相對移動的話(也就是等同於我們拍攝的物體不是靜止的,比如飛馳的駿馬),要想得到一個與水龍頭(或者說是這匹駿馬)某一瞬間的位置對應的地面坑洞,那麼這個水龍頭就必須在那一瞬間完成開啟關閉,如果時間過長,就會在地面上形成一段坑(如果是拍攝駿馬快門時間設定過長,就會得到的一系列駿馬動態的重影疊加,也就是所謂的動態模糊效果),不過時間越短,水流量就越小,坑洞越不明顯,想要更明顯,這時就需要更大的口徑(更大的光圈),更軟的地面(也就是設定更高的感光度)。
另外,光圈除了控制進光量之外,還決定著景深大小,景深就是被拍攝的主體前後清晰的範圍,也就是我們對焦的主體它的前後多遠是清晰的,例如下圖,如果光圈比較小,景深就會較大,為景深一,人物前後的樹和花都就會是清晰的;如果光圈較大,景深就會較小,為景深二,人物前後的樹和花都就會是模糊的。
http://www.kubonews.com/2018120338877.html
心情煩悶需要新鮮事刺激一下嗎?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